找到相关内容5420篇,用时3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大藏寺老和尚的腰带

      大藏寺有几个老和尚,是宝。   印象最深的一个,今年81岁。那一年见到他,他正颤巍巍地从寺院大门往外走。人很瘦小,露出的胳膊比小孩的还要细,皮肤松垮垮地吊着。   八月,下午的太阳是最好...

    空舞之铃

    |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2/09380333213.html
  • 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

    以上所举的例,都足证明佛是常常劳动的。我盼望诸位,也当以佛为模范,凡事自己动手去做,不可依赖别人。 三、”二字的意义,我想诸位总是明白的吧!我们不说修到菩萨或佛的地位,就是想来生再做人,最低的限度,也要能五戒。可惜现在受戒的人虽多,只是挂个名而已,切切实实能的却很少。要知道:受戒之后,若不,所犯的罪,比不受戒的人要加倍的大,所以我时常劝人不要随便受戒。至于...

    李叔同

    |惜福|习劳||自尊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0/10255018609.html
  • 略论

    略论   弘扬  内容提要:《楞严经》中的四种清净明诲,是佛教戒律的本意,也是三学中最根本基础的内容。本文从分析四种明诲的历史意义出发,探讨了与不的异熟与等流果的差别与联系。阐述了戒律的起缘与形成。界定了与犯戒的基本标准和还净方法,通过对四根本的各别分析,揭示了众生法语解脱过程当中,戒律的独特作用,显示了戒律学的意义和价值。  关键词:四根本、、犯戒。   作者弘扬...

    弘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4249703.html
  • 佛陀论

      佛陀论   洪汝诠   《杂阿含经》卷一,第二节:佛陀说:“观色无常如实知者,于色欲贪断;欲贪断者,说心解脱。如是受,想,行,识当正思维……说心解脱。”于色,受,想,行,识断欲贪,就是说要。   为什么要断欲贪呢?佛陀说:有四类物质和意识的“食粮”使众生得以生存,但是如果对它们起欲贪,就有忧悲,有尘垢;若不起欲贪则无忧悲,亦无尘垢。   《杂阿含经》卷十五。三七五节:   ...

    洪汝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4582141.html
  • 略说

    教 学 园 地法 音 1998 年 第 3 期 ( 总 第 163 期 ) 第 38 页   行 菩 萨 道 以 六 度 为 根 本 , 度 是 其 中 之 一 。 为 何 称 之 为 六 度 呢 ? 有 着 它 一 定 的 因 缘 条 件 。 不 然 , 普 通 的 善 心 凡 夫 也 能 行 布 施 、 等 , 但 他 们 所 行 的 不 能 称 为 六 度 , 只 可 叫 ...

    照 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50639658.html
  • 功德如意宝树

      顶礼作明佛母!   佛经云:“佛在世时,以佛为师。佛灭度后,以为师。”《等王经》云:“经恒沙数劫,无量诸佛前,供养诸幢幡,灯蔓饮食等。若于正法坏,佛教将灭时,日夜,其福胜于彼。”此是说往昔佛法兴盛时,在百千万劫中,于十方诸佛前,守圆满而作种种供养的功德,不能与在末法时代一日中受一学处(戒律)的功德相比。如是一日的功德亦胜过百年布施财物之功德,如《宝积经》云:“何者清净心...

    堪布索达吉

    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7/121853190.html
  • 一件小事看

    修行和学习佛法的动力,每当我不严时,惭愧之心会油然生起.以下就用我粗拙的文笔真实的记录呈现给大家吧. 结缘大悲寺妙祥僧团里的亲惟师父是在5月6日这一天.早上出坡干活时,坡头安排一活给我:陪同亲...:"你就站在门口不允许女众进入房间就可以了,我来安装".听了师父的吩咐后,我就老老实实地守在门口.待亲惟师父在房间里牵线,安装调试完毕后,就陪同他一起出了门.坐车回到了寺里. 亲惟师父严格的这件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512087474.html
  • 为什么学佛提倡“五年学”?

      学佛最重要的是亲近一位老师,接受老师的教导,依照老师讲的方法来修学,这是古今不变的正途。在中国古代,佛门教学,首先是五年学。这个“”不是三藏里面的律藏,而是遵守老师的教诫,就是要遵守...清净平等,你就没有资格出师,中国古时候讲出师,现在人讲毕业,你就毕不了业。所以你跟定一个好老师,老师有责任有义务指导你、帮助你、成就你戒定慧三学。就是什么?规矩方法。老师有一套方法、有一套规矩必须要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|戒律|善知识|学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0/19262330684.html
  • 末法时代更应

      现在已是末法时代,的人与客观环境都不如当年世尊在世之时。当年的修道气氛浓郁,人的根基深厚,戒律清净,而现在修道气氛淡薄,破戒障缘大大增多,众生的根基也远不如从前,烦恼越来越炽盛,故的难度越来越大。但现在如能尽力清净,所获的功德也会远远超过从前正法时代。 《等王经》云:“经恒沙数劫,无量诸佛前,供养诸幢幡,灯鬘饮食等。若于正法坏,佛教将灭时,日夜,其福胜于彼。”其义为,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90354190.html
  • 心平何劳之解释

    心平何劳之解释   张一留  佛法甚深妙,戒定慧三,摄无不尽,而为最要。大乘以心戒为通义,小乘之分限,亦为心戒。心平即戒行成就,何以故?戒谓防禁身心之过,心平则不很有过故。《楞严经》摄心为,心因摄而平,戒品已具足故,心佛众生三法妙,心平一切平,决无所犯故。对犯而言,既无所犯,于何有,故云何劳。善哉;师尊虚云老和尚之言曰:"六祖说心平何劳,是为最上根人说,上根利智,一闻道法,行解...

    张一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64969421.html